里面建筑很高大,不像广州建的广州塔,当时德国人给了一个理念,是666米高,前面的纵面全部是太阳电磁板和发光链接板,但是非常遗憾,没有被采纳。
我们现在通过十年多的努力,中国光伏已经引领世界潮流了,我还在瑞士读书的时候,很多人即将访问中国时问我,你们中国有什么东西?你们有什么品牌?我还想了半天,华为。第三步,就是走向主导能源,这是全世界一个共识的东西。
我们有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文化,我们国家可以技术不如人,经济上不如人,但是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都是自己的,是别人不可替代的。我觉得我们中国确确实实在发展。我现在可以讲光伏大规模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跟建筑的时代结合已经到来。现在这个发展是非常有前途的。我想目前的话,在广州,像招商新能源、南方电网、中信能源等等这些大的企业,都在全国铺开了,这是应用方面显出的一个很大亮点。
本文是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沈辉的演讲。但是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前十个企业,包括2013年、2014年的排列基本全是中国了,所以国外的排名,以前都排前十名,现在要排就排前二十名,前五十名,为什么?因为只有排到前二十名、三十名,才有日本的企业和美国的企业,前十名80%都是中国的企业了,不太好看了。站在充电站的房檐下抬头望去,一片片光伏发电板可以透射出天空中的云彩。
红色窗棂的映照下,6台一米来高的绿色充电桩一字排开,不过和寻常屋顶上的砖瓦结构不同,这座小馆的整个屋顶全部是由一片片20多厘米长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拼接而成。这座本市首个太阳能光伏公共充电站在昨日开始试营运,新能源车主们终于在核心城区有了大型公共充电站。付费标准方面,唐宁表示,目前充电收费价格基本和基础电价持平,短期内为了吸引更多的车主,我们基本是少收或者不收充电服务费。不同于此前特斯拉公司在望京建造的超级充电站只能为特斯拉车辆充电,这座光伏充电站兼容性超出预想,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国产、日系和欧美等三大车系电动车都可以在这个充电站内实现充电。
轻轻在屏幕上划拉两下,现场崔先生通过支付宝转账几秒钟就完成了支付手续自此中美的贸易战,实则政治角力似乎也暂告一段落。
距离中美台2014的双反DOC终判不到一个月,中美双反又起变化。普遍厂商的双反税率由30%降至17.5%,由于中国厂商向美国的组件出货,可因采用中国电池片或第三地而对应不同的税率,在此变化之下,绝大多数中国厂商出货将选择在中国自行生产电池片,封装成组件后出货美国课以2012年的双反税率。随着中国组件又可顺利输往美国,加上美国相关政策在2017年即将修改,2015/16年预计美国市场将会推升更多的需求量。预期原先已在计划外移的厂商不仅将加快至第三地设厂的速度,甚至外移的规模也将进一步上调。
2012年针对中国电池片的复查在1月2号出炉,出乎意外的调降税率。台厂日前才因2014的反倾销税率调降而欢欣鼓舞,如今却面临陆厂已不需倚赖台湾厂商作为合作伙伴的窘境,不仅价格无法起死回生,原先预期能持续满载的订单量也恐生变量。尤其茂迪才刚宣布合并联景期待发挥整并的功效,如今看来庞大的产能反成为极大的包袱。而被调降税率屏除在外的其余中国厂商因合并税率超过200%,只能考虑将产能转移至第三地,或完全退出美国市场。
考量目前台湾的制造成本以及2014年的反倾销税率,中国厂商的低成本以及17.5%的双反税率,无疑对台厂又是一大冲击。另一方面美国对2012年的双反检视以如此大的幅度下修,之前业界讨论提高2012年税率或一律采用2014年的税率的传言似乎也不攻自破。
以此前中国2012年30%的主要税率推估,台厂中的茂迪仍有成本优势足以一拼,因此在2014年底茂迪亦宣布将合并联景,扩大电池片的产能规模。相对于此,若第三地电池片在台湾或第三地组装仍具有一丝成本优势,但受限于市场实际的竞争考量,下游布局较弱的台厂在一时三刻内也无法快速启动类似的运营模式。
综观目前情势,一月底仍有2014年双反ITC的终判变量,但一般预测变动应不大。以税率回推,中国组件以USD0.5/W成本估算,非中国的组件成本必须控制差距在USD0.03/W以内,才能有相当的竞争力,因此以台湾2014年的税率做推估,台湾电池片不论那一家厂商在第三地或台湾制造组件都无法获得成本优势。但一旦税率调降,中国厂商凭借垂直一体、经济规模的低成本优势,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幅增加。尤其有中国产能的台湾厂商是属于254.24%的高税率,亦无法出往美国市场,台厂除了先一步扩充第三地产能的太极、升阳科之外可说是全军复没。此次冲击最大的仍是台湾厂商。从各别厂商观察,大部分中国一线厂商17.5%的税率在美国市场能保有超过15%的毛利润,使得美国成为利润较高的市场,其中天合光能及阿特斯原先对美国出口占比高,本次税率的调降将能让这些在美国市占高的公司赚取更大的利润
据记者了解,印度光伏行业中懂技术的人才很少,多数都在摸索中。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印度的价格太低,材料自然不一样了。
销往印度的中国光伏组件真的如此不堪吗?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他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而事实上,这类电池表面有一些花纹是正常现象。
印度村民称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不及印度品牌的一半,是白菜价。根据SOLARZOOM行情中心的统计,出口印度的中国光伏企业主要有晶科、天合、昱辉和阿特斯。
根据SOLARZOOM行情中心数据,相较中国组件平均出口报关价格,印度组件价格会低个0.1美元/瓦左右。文章称,中国产品并未能帮助超过3亿用不上电的印度村民们实现改变生活的梦想,反而破坏了整个市场。面对印度广阔的光伏市场,比较矛盾的是,印度一方面贬低中国组件,一方面又在中国大力招商引资。印度几家光伏产品制造商纷纷表示,大量进口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只是电子垃圾,经常在几个月后停止工作,太阳能灯一个月左右就出问题;许多中国产品还假冒当地品牌来欺骗消费者。
在他看来,印度唯一的优点是人多且人力成本低。近日,清洁能源顾问MercomCapitalGroup发布报告称,印度累计太阳能安装量已超过3GW大关,预计2014年安装量达800MW。
2014年10月份,印度排名中国出口国家的第六位,当月中国组件出口总量超过70MW。2014-2015财年,印度政府已为大型太阳能项目和园区建设划拨了100亿卢比(约1.7亿美元)的财政经费。
不排除印度市场鱼龙混杂,混入部分残次品,但中国的正规光伏品牌绝对是使用正规组件,质量有保证。在这篇不怀好意的文章中,从印度村民到印度光伏产品制造商,再到印度政府官员对中国产光伏组件均持有负面评价。
相对欧美和日本客户而言,他们想买到质量好的产品,难!按照台湾或者韩国生产的电池片价格,如果用在发往印度的组件中,根本不赚钱。有良心的制造商会跟买家讲清楚,并且在材料清单上注明。上述光伏管理人士表示,客户也会有一些特殊说明。元旦刚刚过完,1月3日,印度《经济时报》刊发了一篇贬低中国光伏组件的文章。
即便质量认证机构也一样,技术经验不足。英利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线品牌产品都通过了美国UL、德国TUV等国际认证,产品质量保证为25年。
上述光伏管理人士举例说,有一次我们给印度客户提供类单晶组件,他们安排印度第三方去检验,指出类单晶电池片上有花纹。但是如果通过贸易商,可能会有问题。
印度市场一般接受通过TUV认证的组件。印度是一家光伏上市公司的出口地之一,该公司一位管理人士表示,印度购买组件的价格很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